数据胜于雄辩
8月7日傍晚,一场大雨突袭京城,并出现了罕见的冰雹,“狂轰滥炸”十多分钟。运营打车软件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50KM”当晚发布数据统计:
19时至20时,北京市区通过“滴滴”、“快的”两个移动出行平台叫车出行的成交订单达307841单,比6日同时段286433单增加7.5%。这一小时内用车呼叫量较6日同时段增加56.18%。以打出租车为例,6日同时段的成功率约为60%,而7日则下降为40%。
这组数据有力地提示,面临城市交通瞬息万变的供需变化,打车软件及专车服务能有效地监测市民和旅游者的动态需求,调动民间闲置车辆,补充正规出租车的单一服务供给及其传统的“扬召”方式的不足。如果没有打车软件,恐怕更多的市民和旅游者会滞留街头。
无独有偶,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滴滴媒体研究院曾基于移动平台数据,分析7月13日、14日一些国家部委门前的呼叫打车规律。研究发现,在这两天的高温中,不少部委工作力度不减。例如,从国土资源部门口出发的打车数量,除了17时到18时的下班高峰外,18时到凌晨2时形成“夜高峰”,两日内数量达到298,稳居榜首。而公安部门口全天每小时都有出发和到达的车辆,且十分平均,堪称24小时无休。外交部也是典型的全天候单位,除了凌晨3时到5时没有从这里出发的数据外,其他时间有出行用车。
数据助力精确打击和精准营销
数据胜于雄辩。数据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从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萃取和提炼出某种内在的规律,发现被隐藏的事实真相。在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都离不开对数据惊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据记载,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功课攻克锦州后,挥师北上,在辽西遇上从沈阳出援的国军廖耀湘集团,形成混战。一天深夜,值班参谋念着某师战报,说他们的部队碰到了一个难度不大的遭遇战,歼敌部分,其余逃走。林彪突然叫了一声“停!”,眼里闪光,问道:“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林彪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
林彪立即口授命令,追击从胡家窝棚逃走的那部分敌人,结果一举捕获廖耀湘。
这是数据促进商场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发现太太们常叮嘱丈夫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随手带回了他们喜欢的啤酒。因此,超市便把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出售,效果出奇的好。这是因为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仓库系统,对顾客的购物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发现跟尿布一起购买最多的商品是啤酒,从而揭示了美国人的行为模式。
数据揭示价值取向
人民网记者检索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中,邓小平署名文章(包括联合署名)共37篇。在这些文章中,谈论经济建设的最多,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经济搞上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翻两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打击经济领域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等。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这位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坚定不移的治国方针。
在众多治国理政严肃主题的论述中,只有一篇《悼伯承》属于私人化的文字。邓小平缅怀与刘伯承共事的点滴,从八路军129师、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到二野,前后13年,“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这是这位“绵里藏针”(毛泽东的评价)的领导人一次少有的性情流露。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撰写《之江新语》232篇文章。有人统计,其中近20%的文章在不同程度上引用了古诗词;引用毛泽东话语的文章13篇,引用邓小平7篇,引用陈云和刘少奇各1篇。这些数据提示习近平同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对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的承继和融会贯通。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打通历史的战略思考在《之江新语》时期已经形成萌芽。
学者刘泽慧发表过论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语、词频的政策议题分析》。在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发现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是“发展”(119次),这说明中国政府继续秉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念,发展是解决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和根本;“改革”共出现77次,提示本届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其他比较亮眼的词汇有:
——“简政放权”: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生态: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出重拳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在大气治理上做好四件事:减煤、控车、控烟、降尘。
数据挖掘是舆情监测的核心竞争力
舆情监测不是杂文和时评,不宜掺入舆情分析师个人的嬉笑怒骂;舆情监测也不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鞭辟入里的学理思考,有深刻的思想含量。舆情监测靠大数据(big data)说话,客观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和利益诉求,用数据和图表给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数据挖掘是舆情监测的核心竞争力。
一、舆情监测需要智能搜索引擎的技术支撑。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已经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从互联网海量信息和杂乱无章的帖文中,梳理出当前的舆情热点,网民的意见倾向性,公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舆情监测平台,包括舆情监测、网评管理等重要功能,可进行互联网信息的快速采集、分析及预警,第一时间进行紧急事件的分析、处置及研判,针对重点网站可实现分钟级采集及预警。
二、舆情监测需要大数据资源的整合。
天涯社区BBS、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和百度搜索的数据,是进行舆情监测最实用的数据资源。如何利用检索工具进行相关帖文和新闻、网页的统计,关系到舆情分析报告的质量。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发布、“今日头条”等移动客户端,成为很多前卫的中国人了解时事新闻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网络舆论新的引擎。BBS、微博、微信、客户端各自的用户群体有哪些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帖文的意见倾向性有什么异同,通过数据挖掘和梳理,能提示社情民意的变化趋势。像滴滴打车这样的非文化数据,也对分析当今社会主流人群的消费习惯和生活规律,有重要价值。
三、数据的采集要全面,特别是均衡考察各利益相关方的声音。
一些热点舆情反映着转型期社会的利益摩擦,如摊贩与城管的矛盾,拆迁方(政府、开发商)与拆迁户的矛盾。网络舆论往往选边站,一边倒地同情摊贩、拆迁户等。舆情监测兼听则明,在互联网上的群情激昂中,注意把城管、拆迁房的声音也“打捞”上来,仔细比对。《网络舆情》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统计了天涯社区BBS一个月间涉及医患关系的帖子,发现几乎全部是指控医院和医护人员不称职、冷漠、贪腐的帖子,如《质疑医院看病挂号之现象》,《天理何在,还我公道-某市第四人民医院》,《某市妇幼保健院,医德何在?》《我的儿子倒在走出门诊的门口》,《某市中山一院的两大瑕疵》,《极度震惊!黑心的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我同事老婆生小孩出了大事!》《解密医药界绝密档案》。这些帖文都是妖魔化医生、护士和药企的声音。而在全国和地方人大、政协的场合,由于两会代表多为医药界精英人士,表达的多为批评“医闹”、为医院叫苦的声音。
媒体人网友曹林在南京小护士被打事件中发微博感慨:
“医患冲突所以演化到今天这种可怕地步,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沟通平台,双方都在各自平台上指责对方,而很少尝试沟通。两会这样的舆论场属于医生这样的精英群体,医疗卫生界的代表占了不小的比例。而在另一个舆论场,网络上,却是一片恨医之声。”
四、数据挖掘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数据挖掘成为IT业的蓝海,数据分析师成为广义的内容产业从业者的“高富帅”。但数据的搜集和梳理,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现代人吃穿住行,坐火车、乘飞机、到商场购物,到医院看病,到银行存取款,差不多都有电子信息记录,一旦泄露,个人隐私荡然无存。8月8日刚刚结束公开征求意见的《网络安全法(草案)》明文规定:“网络运营者对其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同事对数据挖掘浸润已久,甘苦自知。刘鹏飞副秘书长曾在微博自称“信息矿工”——
“谁说舆情分析师是高科技?依我看,有时候应该严格属于手工业者,不是什么软件都好用,不少创意大多也要靠手工,广告说,腰酸背痛腿抽筋,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大数据时代,我们用蚍蜉撼大树的勇气做信息矿工,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舆情分析师何新田补充说:
“披星戴月,披荆斩棘,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锤炼打磨,提炼金矿,舆情分析师是一群快乐的网络矿工。”
天涯社区舆情分析师“俊采兴驰”一语道出了数据挖掘和舆情监测的社会意义,乐在其中:
“我倒觉得是煤矿安全监督员,防止矿难发生……”
来自东方剪报数据分析中心
如需提供精准数据和数据分析请填写以下表格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大数据整合数据和策略分析
- “2015中国大数据国际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 出租车行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 汽车行业是服务行业而非销售行业
- 汽车行业后市场竞争激烈
- 数据胜于雄辩
- 2015年广播行业十佳品牌推荐
- 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广播广告分析报告
- 楼市调控为何年底吃“猛药”
- “临时工”变“实习生”后果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