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滋养健康的舆论空间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谣言的出路。民众需要信息的自由传播,也需要有责任的发言
最近,一张“中国癌症地图”在网络上热传。这份地图用数据和图标,罗列了各大省份的高发癌症,一时间引发众多关注。但多地记者求证权威部门发现,该地图竟是五年前的“陈酿”——数据严重滞后且不具有代表性。
遗憾的是,尽管多名专家出面辟谣了,尽管不断有媒体出来以正视听,但很多人仍拿出了一如既往的“老不信”劲头:“专家肯定说谎了,癌症就是严重了”“本来不信,‘砖家’辟谣我反倒信了”……一片“我不相信”的声音,借助于对忧虑癌症的阴沉心情不断传递,而真相则在病毒式传播的快感中黯然失色。
谣言这事儿,自古有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量的人没有了必要的鉴别能力,没有了对自己转述言说负责任的敬畏感,不分青红皂白“随波逐流”。等到真相出现,非但没有愧疚感,甚至会假装别过头去。可怕的是,一些公权力机构,面对网络新舆情丧失了应对与引导的能力,处处被谣言牵着鼻子跑。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直面这种生态,并有所作为,是社会治理者共同面对的难题。
互联网社会里谣言的病灶,与自然界的“布朗运动”有很强的相似性——各类信息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且永不停歇,使得它的方向难以把握。更要警惕的是,由于谣言常常能够呼应人们的现实感受、心理预期、情绪共鸣,因此常常比真相更有冲击力、传播力。比如基于对环境污染的焦虑,大家会格外关注“癌症的高发”;基于对管理部门的既往认知,大家会认为“延播新规”不足为奇;基于对呼格案中制造冤案者的愤慨,大家会觉得“100多万就可以把事儿了了吗”……可以说,很多谣言都呼应着特殊的心理,忧虑、猎奇、愤怒、同情,也包括对正向价值的殷殷期待。
这种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对社会治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时刻如履薄冰,在每一个谣言出现时快速反应,消除谣言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徙木立信,重建公众对“权威真相”的信赖感与敬畏心。这要求各级部门尽快建立起强大而完善的舆情监控体系,涉及自己领域的问题能及时捕捉、及时反馈,不要让小事变大,大事变糟。更不能因为某些小利益就牺牲政府诚信,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政府发声的真实性。要知道,一次失实,可能得用十次真话来消弭“狼来了效应”。
另一方面,国人也需要从现代公民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角度,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感性泛滥。捕风捉影、有违常识的谣言转发,是否让人低估了自己的智商?轻信盲从、毫无思辨甚至不问青红皂白的“怀疑主义”,是否让人看低了自己的心智?通过鼠标、指尖“扩音”言论的时候,是否也需要像在众人面前演讲一样心存敬畏?每一次谣言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自己能否懂得深深的羞耻与责任?问诸己心,方有共进。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谣言的出路。面对谣言,简单对立、互相指责,只会产生分歧、撕裂共识。民众需要信息的自由传播,更需要有责任的发言;而对于这种自由传播下的“布朗运动”带来的新问题,也亟须各级权力部门既恪守边界又有所作为。唯有这样,才能共同滋养与呵护一个现代生活的健康舆论空间。
(北京东方剪报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转载)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