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818-895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被绑架的舆论,被玩弄的民意

被绑架的舆论,被玩弄的民意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4-12-29 09:20:00

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1周年,著名演员宁静在其个人微博上表达纪念,却招来无端谩骂和攻击。从什么时候开始,正能量被看作是一种做秀、虚伪,而负能量则被视作是一种正义、敢言?新闻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堕落,让我们的社会潜藏了深深的危险——官员永远在贪污,城管永远在打人,官二代永远是嚣张跋扈的,医生永远是无视患者病痛的……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这种印象下的人们很容易形成一种坚固的“社会共识”:凡是负面的都是真实的,凡是官方公布的都是有猫腻的,凡是充满正能量的都是被策划出来的。这种“共识”很可怕,群体中的人已经不关心真相如何,而是被迫随着大流走。

再看前几天发生的手术室自拍事件,从围剿医生到炮轰媒体的舆情反转,可以说是让一直备受众“眼球”所绑架的媒体尝到了苦果。媒体误导舆论、玩弄民意,伤害的又何止是他们自己的公信力?到底是什么在加重社会戾气?又是什么让今天的政府官员、城管执法人员、官二代、富二代等群体被贴上了负面标签?

媒体的罪恶,是一种鸦片式的渗透。“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说法衍生于美国,已经被中西媒体奉为圭臬,足见其猎奇、追逐眼球效应的本性实乃一丘之貉。几张自拍照片虽和事实真相大相径庭,但它可能引发的舆论狂潮,却是媒体可以预见的,或者说是他们乐见的。如果这一事件中,患者没有出来说话,辛苦劳作的医护人员会不会无辜躺枪?本就十分紧张的医患矛盾会不会更为加剧?答案可以说是肯定的。媒体虽然没有说假话,但却已经伸出了罪恶的手,成功操纵了舆论。

有人会说,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本来就是媒体的责任。但是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背后的主观偏好让公众以为的“客观”成为一个悖论。记者是新闻的第一道把关人,其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受众对社会环境的判断,将客观和真实简单地等同于不说假话、不报道假新闻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未必等于真相。政府官员每天的忙碌工作,媒体不会去关心,但是他们一旦出现在娱乐场所,就会迅速引爆网络。一旦有事故发生,人们都在问,警察去哪儿了,可是风雨无阻地守护百姓安全的他们,在平日里却听不到一句肯定的话语。媒体对公务员的公开公平公正招录鲜少提及,却对少数的萝卜招聘情有独钟,背后的恶意不言而喻。对待社会善行,媒体选择了忽略,而对城管暴力执法、官员滥用职权、女童被性侵等负面新闻则是大肆渲染,这样无疑会加重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担忧和恐慌,甚至会令人产生黑暗才是社会主流的错觉。

公共知识分子把“扒粪”当成时髦来玩。媒体找到轰动的选题进行大肆报道以后,这些公共知识分子往往不辨真假地进行推波助澜,利用手中的知识权力,将微博视为法外空间,雇佣水军,操纵舆论,强奸民意,对历史资料进行移花接木,故意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每日淹没在这种信息的海洋中,脑子正常的人都觉得这社会不会好了。

言论自由常被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挂在嘴边,恰恰相反,中国不是不自由,而是太自由了。言论自由绝对不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大V,如果硬要将言论自由理解为无论说什么也无须承担责任,实在是在曲解自由的本义。

相比于国内媒体的自由,在美国,媒体被资本和权力操控力度之大,超乎想象。今年8月发生的弗格森骚乱中,拒绝停止报道的两名记者均被暴力逮捕。为媒体设置议程,运用行政权力和金钱来打压说真话的媒体和新闻记者,是美国政府的惯常做法。美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和管控是非常隐蔽的,早在2010年9月,奥巴马就下令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对国内的社交网站、网络通信工具和电子邮件接收终端进行监听,并要求美国的网络运营商必须配合政府的行动。

公众患上媒体依赖症。就拿近日发生的手术室自拍事件来说,从一边倒地指责医生,到一边倒地指责媒体,体现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舆论生态,相当数量的网民仍然在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媒体和公知说什么,公众便信什么,这是缺乏思辨精神的体现。如果我们每个人不相信社会是美好的,也不愿意为了让社会更好而付出个人努力,这个社会必然只能更加糟糕下去。崔卫平有句话说得很好:“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受众的“恶”趣味,是媒体在意淫。社会戾气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媒体、公知、普通民众,当然还有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政府。少数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坏了一锅粥。近日,“艾滋病拆迁队”的真相被揭开,几名官员被处理。政府官员不约束自己的行为,罔顾法律,却又想获得社会信任,哪会有这么美的事儿?谴责政府之错本是民智大开的好事,法律也从来没有饶恕过他们,但是媒体紧盯几桩极端个案进行炒作,并且想当然地将公众的趣味定义为恶的,嗜恶的到底是媒体还是公众?不错,这的确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眼球经济”的时代,但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器,不仅不能备受众的趣味绑架,而且要引导公众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社会现象,否则,媒体就真的成为“霉体”了。

(北京东方剪报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转载)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公司名称: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
* 描述:
请填写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产品描述,方便我们进行统一备货。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