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监测”水文失效 獐子岛管理藏隐患
针对獐子岛8亿巨亏的情况,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1月6日表示,证监会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岛在公司治理方面和生产流程管理特别是水文监测管理方面存在隐忧。
“24小时监测”失灵?
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的《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显示,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獐子岛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
由此,獐子岛三季报业绩大幅变脸,由原本预计的盈利5000万元左右变成亏损8.12亿元。
而獐子岛将受灾原因归结为“北黄海冷水团”的异常。上述公告称,9月15日至10月12日,獐子岛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其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指出2014年1-8月份的水温波动幅度高于历年平均水平,水温日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将对虾夷扇贝生长、存活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很多投资者对于獐子岛的解释和归因感到不解。毕竟,獐子岛在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针对冷水团监控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且按獐子岛的规定,每个月都有对苗种生产情况的调查。
早在2012年年报发布时,獐子岛就曾披露其已对海洋牧场进行多方措施监控。首先,獐子岛与中科院建立起了合作,中科院“科学三号”考察船对獐子岛海域底质和水文等生物生长环境要素进行全面勘察,对海洋牧场全域环境普查;此外,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
对此,獐子岛官网曾有文章称,“这犹如给大海装上了千里眼、透视机,为獐子岛渔业的科学养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保障”,将獐子岛海洋牧场变成了“数字化海洋”。
除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预警机制,獐子岛还设有每月的抽查机制。根据獐子岛2012年发布的《第二期短期融资融券募集说明书》中显示,獐子岛对养殖环节的描述时提到,虾夷扇贝、鲍鱼、海参等播苗后,“公司每个月组织一次苗种生长情况的调查,调查由研发中心负责,主要是选择不同的底播区域,定点跟踪,观测生长情况和海域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不过,在每月调查与“24小时不间断监测”的双重监测情况下,獐子岛有没有及时发现“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异动?对此,獐子岛董秘孙福君向记者解释道,“中科院海洋所北黄海观测平台对公司海域表层的温度等指标通过浮标进行实时监测,对反应冷水团情况的底层温度等监测是通过潜标进行的”,但是“电子数据每3个月提取1次”。
也就是说,虽然通过技术手段对冷水团进行“24小时监测”,但是需要每3个月才能拿到一次结果。但是,直到9月15日至10月12日,獐子岛才通过抽测发现异常,进而发现1-8月份的水温变化。
在10月31日獐子岛召开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上”,獐子岛对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从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来看是天灾”,但是,獐子岛同时也提到了“但是从管理层来讲,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于这种灾害公司需要提升能力进行风险识别与控制”。
管理曾曝混乱
早在2012年,曾有媒体报道过獐子岛公司前高管的爆料,称獐子岛存在“公司治理混乱,业务员违规操作”和贝苗播种不足等情况,甚至存在业务员与个体苗户串通,将贝苗里面掺杂砖头的现象,并且指出“内部人贪污苗种才是罪魁”,导致亩产下降。
獐子岛董秘孙福君否认了贝苗播种不足的情况,并且向记者表示“公司每年一度的虾夷扇贝底播大会战历时70天左右,仅公司直接参与人员就接受近千人,还涉及公 司在长海县、旅顺区建设的4大苗种组合基地、近百户育种组合”,“尤其是獐子岛镇的近15000人,即是公司员工(或家属)、又是父老乡亲,更是公司股东,他们能够对一这开放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并且表示“公司一向严格监查全过程,发现问题坚决查外,因此不存在投苗不足的情况”。
此外,孙福君也承认了“2012年3月,公司的个别员工因在底播苗种收购过程中收受贿赂被查处”的事项,并称“未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长海县人民法院已对上述员工行为进行判决”。
同时,獐子岛高管频离职也一直在考验着獐子岛的公司管理。自2010年开始,獐子岛共有15名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其中还包含一名执行总裁和三名副总裁等任职多年且担任重要职位的人员。
对此,大连本地的研究机构大连蜂巢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多位元老相继离开之后,公司聘任了7个外部代理商,说明公司内部发展方式过于强调成长性,强调通过股权激励实现短期效益,2012年亩产下降就是急功近利造成的治理混乱的表现”。
激进扩张
此外,管理层的激进扩张也值得关注。自上市之后,尤其是2010年以后,獐子岛开始了业务扩张,不论是播种的海域面积还是深度,都开始有了大跨步的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6年6月底上市之前,獐子岛仅有养殖海域65.63万亩,而发展到目前,其养殖海域已达到约360万亩,养殖海域增加的同时,其底播面积也有了大幅增加,从2007年约为30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70万亩,此后大跨越到2010年的120万亩,2011年则到达130万亩。
在 2010年獐子岛底播面积大扩张的一年,獐子岛开始尝试在45米以上的深海进行底播,并且一开始就实行了大面积的撒苗——2010年底播面积40万亩、2011年底播面积68万亩,根据虾夷扇贝3年的生长周期,2013年收获的贝壳为2010年投放的贝苗,2014年将要收获的,为2011年投放的贝苗。
然而,在底播面积增加的同时,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年平均“亩产”则呈现大幅波动,以至于当前的亩产尚不及2008年水平。公开资料显示,2007、2008年公司亩产约为70公斤,2009年升至140公斤,2010年超过150公斤,2011年又下降至110公斤,2012年则低至 45公斤左右,2013年亩产仍旧低于50公斤。
据一位海洋水产的业内人士透露,“獐子岛新增海域的水深达到40米以上,较老海域增加了一倍,底播的虾夷扇贝在深海条件下,水温、水流和采捕方式都有很大不同”。
根据2012年5期《水产养殖》杂志的《海阳海域虾夷扇贝养殖技术》介绍,虾夷扇贝“自然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獐子岛扩张太快,一下子就在深海中播撒那么多贝苗,情况很难把控,扩张太过激进”,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次獐子岛受灾的海域,部分位于新开发的深海海域,此次“灾害事件”的发生是否也与獐子岛大幅的扩张有关?就此问题,经济观察报向獐子岛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獐子岛的回复。
(北京东方剪报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转载)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