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技术手段可以取代人工吗
根据CNNIC 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亿,全国互联网普及率38.3%,手机网民也已经达到3.56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时至今日,许多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影响事件,均由网友从微博、论坛等渠道率先揭露,然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最后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2011年的“郭美美”、“红十字会”、故宫的“十重门”等事件,包括最近的“毒胶囊”事件,莫不如此。 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情的直接渠道,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因此,网络舆论一旦被错误地控制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目前正在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 当网络舆情发生时,政府需要从传统的“灭火式”处置网络舆情,到坦荡透明地面对舆论,将负面舆情转化为展示正面形象和树立政府公信力的机会,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通过采样、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收集和分析舆情,以及政府形象评比、采用新的传播理论、启动新的媒体公关等方式建设政府媒介公关和品牌传播。
对企业来说,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公司的正负面新闻、泄密信息、公司领导的相关报道、近期的舆论热点等,对不良信息要主动出击,正确引导,将不良信息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及深层次调研用户需求,改进自身的售后服务、借鉴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情况等。这些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舆情监测的实际效果如何,自然成为各级政府、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针对目前技术手段已经发展到,可以取代人工舆情监测的观点,在下有点不同的想法分享。 市场上的舆情监测系统目前发展迅速,从关键字检索到全方位的分析报表,都可以在系统中得以实现,但客观讲,监测系统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检索的范围仍不全面,内容检索上仍有可以改进之处,模板生成的报表不一定适合需求各异的广大客户……这些并非吹毛求疵,而是现今媒体监测行业的客户需求的真实反映。所以,现阶段谈监测系统取代人工还为时尚早,我倒是建议,可以充分发挥人工和技术的长处,运用技术手段,监测系统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粗编”,而后面的精细化处理则交给人工完成,取长补短,实现二者的互补协作。
(来源:东方剪报-舆情监测中心2012年5月18日)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