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及北京控烟条例实施舆情分析报告
一、舆情概述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而从6月1日开始,北京也开始实施“史上最严”控烟条例,除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外,部分室外场所也被列入禁烟范围。双重因素累积下,控烟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媒体对控烟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关注点包罗万象。媒体报道以“世界无烟日”、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实施为由头,大力宣传各地的控烟活动,科普烟草危害和控烟政策,总结各国控烟方法,提出控烟举措建议等等,营造出全面控烟和监督控烟的舆论氛围。虽然对于控烟效果评价不一,但媒体对于国家加强控烟以支持态度为主,也给予了不少积极评价,认为北京的最严控烟条例显示了国家的控烟决心。
微博领域,普通网友纷纷加入控烟宣传,明星、大V等微博转发控烟宣传进一步推动了禁烟的宣传力度。部分政务微博、机构认证微博、明星认证微博等都有意识地推广了控烟宣传活动。网民除支持最严控烟条例实施之外,还普遍表示了对落实情况的担心,投诉公共场合所看见的吸烟,对禁烟提出了更多的建议,部分网民则并不看好控烟效果,还有小部分烟民认为条例管控过于严苛。
微信圈中,“反禁烟”论显现。以连岳为代表反对禁烟,认为烟民有权利吸烟的观点在微信圈中体现较多,微博中也有类似看法。与此同时,批驳“反禁烟”论也是以微信圈为主战场。另类言论对冲了北京控烟条例的支持态势,代表了不少烟民的看法,但并未获得主流舆论的认可。
随着系列控烟政策的出台,舆论界呼吁采取更多的控烟举措,这些举措也渐趋集中,包括控制烟草产量、规定烟盒包装设计、加大吸烟有害的宣传等。日益严苛的控烟举措和氛围,一方面让公众对控烟形势充满期待,希望能够控烟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也使得烟草行业压力倍增,开始寻求发展转型。
二、舆情走势分析
图1 舆论关注度走势(单位:篇/条)
截至6月7日18时,相关网络新闻报道已达27968篇,报刊1846篇,博客1836篇,论坛4308篇,微博12796条,微信5440条。
5月30日至6月1日,控烟话题中针对“世界无烟日”的宣传报道成为重点,舆情热度呈现上升趋势。报道多集中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科普抽烟危害上,相关报道包括《开展“世界无烟日”主题教育活动》、《兰大一院医务人员签名拒绝烟草》等。
6月1日,北京最严控烟条例正式实施,由于“世界无烟日”和北京开始实施史上最严控烟条例仅相隔一天,累加效应使得媒体对控烟的关注度迅速增长,促使舆情热度在6月1日攀至顶峰。同时,由于遇上“六一”儿童节,而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将学校划为烟草禁区,关于烟草对儿童的危害问题也被屡次提及。
6月2日至6月9日,媒体关注度也不断外延扩散。北京最严控烟条例正式实施后的效果调查、监管部门的落实情况、电子烟问题等等都成为重要关注点。评论性报道则主要集中在控烟的建言献策方面。此外,外媒也对中国控烟举措表示了强烈关注,并给予了好评。
微博、论坛、博客、微信等领域的舆情热度主要跟随媒体热度变化,与媒体舆论场不同的一点是,自媒体舆论场关于吸烟权利的讨论较为凸显。这与自媒体开放性强,观点更加多元化密切关系。微博、论坛领域,讨论集中在最严控烟条例的效果和落实情况上。微信领域,相关报道多转载于媒体报道,同时出现一些围绕“反禁烟令”的辩论性文章。
三、媒体关注度分析
(一)消息和调查类报道
从“世界无烟日”,再到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开始实施,媒体都紧紧围绕控烟这一话题展开报道和评论,监测期内,关于控烟的报道量明显上升。但因为由头不同,对“世界无烟日”的宣传报道以及北京最严控烟条例的关注点在不同时段也有所偏重。
1.关涉“世界无烟日”的消息和调查类报道
第一,关注控烟宣传活动。从5月30日到6月1日期间,各部门、全国各省市关于“世界无烟日”的控烟宣传教育成为报道的主流。类似《7部门联合开展“世界无烟日”主题教育活动》、《济南启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倡导无烟生活》、《兰大一院医务人员签名拒绝烟草》等报道显示出,各部门和各地都在不遗余力的宣传“无烟”生活。
第二,控烟态度大调查。关于公众对“无烟日”的认识和控烟态度等,也成为媒体调查报道的重要方面。《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八成受访者不知“无烟日”餐馆网吧为“重灾区”》指出,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对“无烟日”知之甚少,对吸烟带来的危害认识依旧不足,目前公共场所的控烟仍旧以“自觉”为主,我们与“无烟世界”的距离依然遥远。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报道《世界无烟日禁烟调查成都公交站台20分钟5人抽》,指出“世界无烟日”当天,烟民们在公共场合仍是照抽不误。此类调查报道多以数据为基础,说明控烟措施亟待加强的严峻性。
第三,中国控烟现状和措施建议。部分媒体将眼光聚焦于中国的控烟情况,分析指出管控方面的漏洞。央视的《朝闻天下》栏目推出《世界无烟日特别报道?你有“控”吗:烟草营销出现新形式》称,烟草行业正在用微信、互联网、大型推广活动等形式,扩大烟草品牌影响力;中国新闻网《世界无烟日研究报告:应监测微信 和终端售烟点营销》称长期关注控烟的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发布2015“世界无烟日”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微信使用的快速增长,烟草业大范围开启微信公众号,借此营销品牌和产品。该报告建议把微信和终端售烟点作为下一步烟草业营销监测的重点。
2.关涉北京控烟条例实施的消息报道
第一,“最严控烟令”实施后的效果调查。从6月1日之后,关于北京控烟条例实施后的首日、第二天、一周等效果调查报道开始大量出现。《北京控烟一周餐饮业成“重灾区”》、《执法首周近700家单位整改 控烟检查中六成餐厅不合格》、《京最严禁烟令实施 公共场所仍见吞云吐雾》等报道都聚焦于控烟条例效果。《北京晨报》在《烟民抱怨室外也禁“强人所难”》中指出,通过调查发现,北京站广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吸烟状况仍然严重。部分烟民表示,室内禁烟可以理解,也愿意接受,但对于室外人流密集或者排队的区域也禁止吸烟,有点难做到。《法制晚报》在《北京校园周边售烟点超千处八成不拒学生烟民》中指出,北京最严控烟令将学校划为烟草禁区,不过调查显示,校园内外的控烟环境仍有待提高。
第二,关注监管部门排查以及市民的投诉等监督行为。《控烟条例大力推行卫生监督强势出击》、《北京控烟条例今日起正式实施千余监督员将赴重点场所严查3天》、《海底捞领到首张禁烟责令整改书》、《北京控烟首周投诉875件 多数人不劝阻直接举报》等报道从监管部门和市民的视角出发,指出对公共场合吸烟加强了监管,同时市民投诉量也大幅增加。
第三,媒体对不在“控烟令”范围内的电子烟的关注度明显提升。电子烟的消费者不断增加,而“电子烟”并不在北京控烟条例的处理范围内,媒体开始逐渐关注电子烟对健康问题的影响。《中国科学报》在《电子烟:潜在危险者》中指出,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电子香烟的毒害成分较于普通香烟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制晚报》报道指出,戒烟令后可能刺激电子烟销量增加,九三学社社员建议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管理体系。《太原日报》则直接在《电子烟都是“三无”产品》报道中指出,购物网站上大量售卖的电子烟,不但处于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估的“三无”状态。而且业内人士还透露,其烟液中含有焦油、尼古丁,相当于“低毒”的香烟,并且照样产生“二手烟”。
(二)评论报道主要观点
1.控烟措施并未达到“禁烟”目标
我国在禁烟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原来的5%提高至11%,并按每支0.005元加征从量税、北京实施“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等等。
客观地讲,这些措施释放了一个“禁烟”的信号,还远未实现制订这些政策措施所要达到的“禁烟”目标。我们周边的“烟民”,可能会减少公共场所吸烟的数量,因此而成功“戒烟”的比例却微乎其微。今后,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控烟”的成效上。
——六安文明网:《世界无烟日 请远离香烟》
2.控烟建议:落实行动、严厉惩罚、提高文明意识等
“没有罚单的控烟”,是中国上一轮控烟行动打折扣的真实写照,也是本轮控烟必须记取的教训。“没有罚单”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控烟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力量覆盖不足、执法主体积极性不高、监督问责力度不够等问题。以重罚和大幅提高烟草税负为主要特征的控烟举措,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烟草危害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烟草给我国带来日益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罚单”必须有。“罚单”不仅是对随意吸烟者的警告,也表明一套行之有效的控烟机制正在建立、运行之中,并将成为公众的健康权利不被侵害的有力保障。
——《中国青年报》:《没有罚单的控烟不是好控烟》
对管理部门来说,除了要强调执行力,还必须充分意识到,控烟是场持久战,以较长的时间来换取无烟的空间。在打这场控烟持久战中,人海战术是有必要的,毕竟,在我国,但凡跟人数相关的,咱们有着别人垂涎不已的优势。但是,不能单纯依靠人海战术,还应当运用科技的手段来配合控烟。比如在伦敦,公共场所都安装了灵 敏度非常高的烟感器,划根火柴都可能引发警报。国内不妨借鉴,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央广网:《控烟是场持久战》
控烟令的出台,作用不可低估。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我国多年的控烟历程来看,执行难、屡禁不止是一大弊病。“最严控烟令”的落实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立法、执法、守法三管齐下,需要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果控烟令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实施起来却难以奏效,那么最终只能沦为“纸老虎”。不仅政府推出控烟令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法律法规也会因此而失去应有的尊严。既然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实现控烟和禁烟的目的,北京没有理由做不到。
——《北京商报》:《最严控烟还需要最严落实》
要提高人们的控烟自觉,应把控烟上升到一种规则和权利的高度去认知:吸烟者需要培养的是规则意识,既然规则不允许在特定场合吸烟,就应该自觉地遵守规则;被动吸烟者应该培养自己权利意识,当看到不当吸烟行为时,应该直接劝阻,这是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也是对他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如果谁都沉默不语,那么自己的权利靠谁去保护呢?
——《四川法制报》:《<控烟条例>应唤醒公民权利意识》
3.控烟和产烟的关系
首先,吸烟作为一种消费习惯,已延续几个世纪,不可能很快被强行改变。其次,烟草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再者,对许多国家来说,烟草种植和生产都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从当前来看,控烟不是禁烟,控烟一定程度上要解决的是吸烟者自由与非吸烟者不受吸烟侵害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而要彻底解决控烟与产烟这一对矛盾,还是得依赖烟草消费的核心要素——广大烟民。只有吸烟的人少了,产烟的需求才会少,控烟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天下无烟”才有可能。
——新华网:《烟为啥还要产烟?》
4.保护儿童远离烟草伤害
“无烟日”和“儿童节”的一前一后,其实是人为的结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少年儿童成为烟草制品的受害者。“无烟日”的目的是引导公众减少对烟草制品的消费,保护身体健康,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引导和监督少年儿童远离烟草制品;而“儿童节”则是为了倡导儿童权益的保护,那么引导少年儿童远离烟草危害,本身就是对他们权益的一种保护。当“无烟日”撞上“儿童节”,如何保障少年儿童远离烟草危害,同时又发挥他们在引导和规劝成年人戒烟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节日主题。
——《大河报》:《“无烟日”撞上“儿童节”》
控烟从青少年抓起,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弘扬无烟的社会习俗,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要主动戒吸,尽可能减小环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二是让控烟走进校园。学校应多开展专题讲座、各种主题活动,必要时还要把控烟作为一堂课;三是用制度守住底线。“学校周围不得卖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教师不在学生面前 吸烟”等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绵阳文明网:《烟须从青少年抓起》
5.外媒:北京严格控烟获好评 执行力是关键
在中国已实施禁烟令的16个大中城市中,“最严”称号并非北京独有,此处的“最严”,更多指向的还是决策者的决心,而是否能将其变为“贯彻执行最严”,仍待商榷。资深烟民尚且痛感戒烟之难,由己度人,偌大的城市想要彻底落实全面控烟,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过程中,没有“最严”只有“更严”,除了对消费者及经营场所执行惩罚外,在烟草生产、销售、税收等环节还应有配套措施,全民烟害教育及相关法律执行细则亦需加强,“禁烟令”才有望不会屡禁不止。
——香港《文汇报》
在控烟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着满纸的规定仍然“掐不灭”公共场所一支支香烟的问题。如何把控烟条例落到实处,才是能否取得理想控烟效果的关键。在“史上最严控烟令”的拷问下,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执行力也面临着严峻拷问。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条例执行初期,卫监部门以劝阻为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条例刚刚出台,有部分公众未必知道相关规定。但是在条例普及一段时间之后,应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条例的严肃性。通过严格执行促使市民形成在公众场所不吸烟的习惯。
——美国《侨报》
此次北京市政府决意跟上反烟进程,一方面是确立了法治权威;其次,除了汽车牌照的限量增加和驾乘限制以外,禁烟也能强化北京作为首要的国际都市,减碳排废上的具体努力。此次北京市政府决意跟上反烟进程,相信严格禁烟以后的老北京,很快就能有一番新风貌。
——台湾《旺报》
四、微博圈:“北京最严控烟条例”的争议性
1.北京最严控烟令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控烟
相比媒体报道较为统一的态度,即强烈支持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微信圈中观点更为多元化,有公共微信账号发出文章对全面禁止公共场合吸烟在控烟中的作用提出异议。铅笔经济研究社在微信公共账号中发布文章《公共场所强制禁烟——不吸烟者的噩梦》,用经济学的原理,举例餐厅禁烟问题,指出立法强制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唯一结果,就是让不吸烟者更难找到无烟的环境,强制禁烟的最大受害者恰恰是不吸烟者。
该观点得到了部分网民支持,有网友指出,赞成在公共场所开辟吸烟区的做法,全面禁烟的做法极端,原来放任自流,现在搞一刀切,怀疑它的可操作性。但多数网民还是表示了反对,指出并不是所有社会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公共健康不完全是经济问题。即便用经济学原理考虑,国家在大范围内强制执行该法律带来的公共收益大于私营老板的收益总和。
2.以连岳为代表的“反禁烟”论
微信圈中另一个极端化的反对意见来自连岳。连岳通过微信公众号表明了他的禁烟观,他承认吸烟和二手烟有害健康,但强调吸烟是个人权利,政府禁烟令侵入私权。除了连岳外,贺卫方先生也表示了不满——“机场内撤销原有吸烟室。这种做法在我经过的各国机场都罕见。如今航班延误是常事,长者一误数小时,让吸烟者情何以堪?火冒三丈之下会不会加剧某些激烈行为?”
微信公众号“家国天下”对连岳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人民有吸烟自虐的权利,但前提是烟民没有权利强迫别人吸二手烟。百度百家的文章也反驳指出,在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科学证据证明,只有全面的无烟法律才能真正保护所有人免遭二手烟的危害。
五、网民观点
“世界无烟日”和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出台后的一系列宣传,使得公众对控烟话题空前关注。包括潘石屹、闾丘露薇等网络大V,王艳、张杰等明星都在微博中大力宣传了公共场合禁烟。不吸烟者普遍拍手称赞,认为控烟条例有利于公众的生命健康。但也有不少烟民觉得限制过于严苛,难以做到。更多的人对此心存忧虑,认为控烟禁烟多年来未有成效,非朝夕之功。通过抽样,网民观点倾向如下:
图2.网民观点
网民观点倾向(抽样500条)
支持最严控烟条例实施和表态会以身作则(26%)
绿茶32993:控烟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更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支持,既然称控烟条例,那就是法规,违法的事就别做了。
Enphance:支持公共场合禁烟,烟不抽烟道德上没有谁比谁高尚的问题,控烟的意义就在于保护非吸烟者不被动吸烟的自由。
董淑莺2015:控烟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希望所有瘾君子,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爱惜自己爱惜家人,不只是用控烟的行动来表现,应该是用戒烟的实际行动来证明。
担心控烟的落实情况(22%)
上海刘文浩:觉得这个法律执法难度太大,这个是靠自律的,去日本东京看看他们是怎么禁烟的。
小志生活:真正贯彻落实执行才是关键,会不会又是运动式执法,沦为一纸空文。
不看好控烟条例的控烟效果(16%)
我是119:控烟为什么只控市民,不控烟草公司呢?在公共场所控烟敢问地球上那个地方不是公共场所呢?
谁说:控烟?烟厂答应吗?烟草局答应吗?税务局答应吗?他们都答应了,就真的控的差不多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方启华:根本不看好控烟效果:1.中国烟草专卖是垄断。2.每次都是借“控烟”的名义提高税收和零售价格来。3.虽然公众场合禁烟,能不能多建点免费的吸烟区。4.未成年人买烟这块是该管,可是没监管。
抱怨和投诉公共场合抽烟行为(15%)
巫山1985:@丰台区卫生计生 @北京卫生监督,新的控烟条例就是个笑话,北京南站站台上那么多吸烟的人,都没人管。
史学小门徒:北京这控烟条例不管用啊,该抽的还是抽,我行我素,丝毫不介意别人的眼光!
认为控烟措施还应更多(13%)
Xinxindxd:我们既然推崇渐进式改革与进步,那么控烟进程也当如此,每年减少2%-1%烟草产量可不可以?同时每年烟草按GDP增速数值涨价形成长期制度安排可不可以?
流年如觞2010:再严的条例是靠人来执行的!与其控烟不如劝人少吸烟,在社会上多宣传一些有关与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发一些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书籍。
Latuihfert:最简单的,烟盒印一些漆黑的肺之类的恐怖图片,可能控烟效果比拉1000个人上街巡逻更好。
认为控烟条例过于严苛(6%)
吹空调:控烟并无不可,但取消吸烟室这种就属于矫枉过正了。
周村人鱼凡:“吸烟有害健康”。于是就又是戒烟又是控烟的规定就纷纷出笼了。喝酒就不有害健康吗?戒烟控烟规定实属“矫枉过正”。
OKSA:公共场所禁烟可以理解,可是烟民的权利也需要考虑。
其他(2%)
玩摇滚的厨子:要想全面控烟就关闭烟厂啦,一方面赚着烟民的银子,一方面又严控吸烟。
瓢虫一族:控烟要在每个人的对吸烟的态度和认识。在公共室内场所禁烟是好的,但还是要提高人对烟和自我的认识。
飞飞:支持北京,控烟条例希望全国推广。
六、舆情分析
1.支持控烟为主流 媒体舆论场和自媒体舆论场略有差异
媒体在关注世界无烟日和北京最严控烟条例实施效果时,多数聚焦于为实现更好的控烟效果建言献策,类似提高公共禁烟执行力、做好持久战斗准备、烟盒包装设计进行规范等呼吁不绝于耳,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对国家控烟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呈现出积极支持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舆论场中,关于要保护烟民权利、禁烟令效果并不好的观点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此类观点虽然不是主流意见,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舆论声音的作用。
2.控烟宣传席卷 舆论监督氛围渐成
不论是媒体,还是网络大V、明星、普通网民,呼吁和表态在北京公共场合禁烟的声音不断积聚,控烟话题热度空前。其中,非烟民对北京最严控烟条例表达了强烈支持的态度,在微博中,主动进行投诉和举报公共场合吸烟行为的举动明显增加,媒体也积极鼓励公众主动劝阻公共场合吸烟行为。控烟的舆论监督氛围被大大提升。
3.不满控烟措施针对烟民 烟草公司再受苛责
虽然在公共场合是否能够吸烟,是否要设置吸烟室等问题上,烟民和非烟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在控烟针对性上有一大共识,即不满控烟单纯针对烟民,而不是去管控烟草源头——烟草公司。部分网民不满国家一边从烟草公司收取大量税收,一边实行系列控烟举措,认为这种矛盾性实际上是国家无法狠下心来放弃烟草税的表现,要求改变烟草公司政企不分、控制烟草产量的呼吁不断。
4.呼吁北京控烟条例推广全国 网民期盼增强控烟举措
系列控烟政策的出台,让全国民众拭目以待,加强控烟的大趋势整体上还是获得了认可,要求将北京控烟条例推广全国的呼声日益扩大。在《新广告法》对烟草广告做出限定、烟草税上调、北京控烟条例等措施的管控下,加强控烟已成为舆论共识。而各类控烟建议也在不断涌现:加大调税力度、改变烟盒警示图案,提高公民禁烟意识等等。虽然新华网评《控烟为啥还要产烟?》,从烟草历史、税收作用等角度出发,说明了产烟的阶段性和现实性,对冲了要求禁止烟草生产和关闭烟草公司的偏激言论。但多数民众并不“买账”,民众对于扩大控烟范围、加强控烟举措依然充满期待。
七、舆情点评
舆论期盼落实长效控烟机制。对于近期出台的系列控烟举措,舆论普遍给予了好评。北京控烟第一天,就接到了众多群众的控烟投诉举报,可见最严控烟条例所获的支持和响应。然而,对于控烟的举措和落实情况,公众也存有疑虑。不少网民指出控烟措施当中 的漏洞和问题,如新广告法中对烟草广告实际上是“广泛禁止”,而非“全面禁止”,烟草公司仍可以以“擦边球”的形式进行产品宣传;烟草税上调幅度不大;北 京控烟条例能否真正落实;烟草包装需加上警示图案等等。控烟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大势所趋,它需要国家、社会、各部门和公民的积极参与、配合。公众期盼这一系 列的控烟举措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国家法律规定、舆论宣传、价格导向等方式,不断压缩吸烟者空间,引导民众回到健康生活轨道。
烟草行业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舆论对控烟的关注度达到空前热度,在讨论控烟形势的同时,烟草公司难免受到波及,而一直以来,烟草公司的“政企不分”也是饱受苛责。烟草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身上始终承载着一些争议性话题,在控烟趋势加强的大环境下,烟草企业的发展转型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业界已提出如零售户电子结算、产品结构优化、生产转型、电子烟发展规划等建议,发展转型已渐趋成为烟草公司必须面临的问题。
(东方剪报)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世界无烟日”及北京控烟条例实施舆情分析报告
- 交通领域近年频发重大舆情事件
- 关于举办全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及网络舆情处置的通知
-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情分析
- 东方剪报过六一啦
- 东方剪报媒体监测专家王剑波应邀出席 “天津剪报展”
- 媒体监测,为企业提供最权威的数据支撑
- 全媒体时代,媒体监测尽在掌握
- 【助残日】“永远爱”关爱残疾人 温情满社区
- 东方剪报总编辑王剑波拜访馆藏明式家具传承者党相甫,惊叹其仿制藏品可与馆藏实物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