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生平:一家公司、一场盛世、一座王朝
邵逸夫生平:一家公司、一场盛世、一座王朝
邵逸夫爵士
腾讯娱乐讯(文/付超)2014年1月7日凌晨6时55分,邵逸夫爵士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107岁。邵逸夫的离世,对香港电影来说,正式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家公司:从邵氏父子,到邵氏兄弟
提起邵逸夫,脑海中就会蹦出“邵氏兄弟”。没有他,就没有邵氏电影,没有香港电影半个世纪的辉煌。
1925年6月,邵家长子邵醉翁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邵逸夫作为六弟,在南阳协助邵仁枚建立发行及放映网络,这是年仅18岁的邵逸夫,初次接触影视业。
随后,战争爆发,邵醉翁于次年将公司迁至香港,改名天一影片公司香港分厂,但随之发生的两次大火,让邵醉翁心生退意。邵邨人接手后,公司经过两次易名,于1950年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公司也又粤语片拍摄改为国语片拍摄,南洋片场亦更名为邵氏制片厂。
1958年,由于邵氏父子公司业务停滞不前,邵氏三兄弟经过协议,由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负责拍片,邵氏父子则仅负责电影院经营和电影发行。
邵逸夫上任后,贯彻多产、快速、高效的商业大片制作路线,将天一公司“观众至上”的理论奉为圭臬。选材方面,以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娱乐性强的题材为首选,旗下明星和导演也受到重用。邵氏兄弟声势立马骤起,辉煌期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盛极一时。
此外,邵逸夫上任初期,还在九龙湾水湾购地80万平方英尺、耗时八年建成片场,在硬件上完成了对邵氏电影的保驾护航。上任次年,邵逸夫再现识人功底,他重金聘请邹文怀担任宣传部主任之职、任其自组团队。在邵氏的12年里,邹文怀联合好友何冠昌、梁风等人,抗衡国泰、请回凌波、启用张彻,堪称邵氏雄起的第一重臣。
遗憾的是,邵氏的家族制管理模式成为定时炸弹,1969年,邵逸夫之妻方逸华入主邵氏后,采用电台化管理模式,引发诸多不满,邹文怀出走自组嘉禾,与邵氏分庭抗礼。1985年,邵氏卖出全部院线,两年后,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尽管如此,邵逸夫旗下的邵氏,亦已生产超过1000部影片。
一批导演:从张彻、胡金铨,到楚原、李翰祥
张彻在邵氏的起步并不如意,替邵氏的哦啊演的第一部电影《蝴蝶杯》更因邵逸夫本人不满意,而遭到烧毁拷贝重拍的悲惨结局。但邵逸夫本人知人善任,并不记前嫌,在邹文怀力排众议找张彻来拍武侠片时,邵逸夫并未阻拦。
张彻的新派武侠片一炮打响,并凭借《独臂刀》破百万的票房成绩,被叫做“张百万”。王羽、姜大卫、狄龙等人也因此成为票房保证、影市红星。
再往后,随着邹文怀出走自组嘉禾,张彻经历低迷,邵氏受到不少挑战。为重整雄风,邵逸夫再次不计前嫌,请回曾从邵氏出走的李翰祥,打造后来风靡一时的风月艳情片。同时,擅长粤语喜剧片的楚原被挖掘,陆续推出了《爱奴》、《七十二家房客》等或造成话题、或引发票房震荡的作品。正是凭借这两大类型片,邵氏在七十年代与嘉禾的抗争中,依旧不落下风。
当然,邵逸夫并非圣人,掌管邵氏期间,也没少犯错。胡金铨虽然在邵氏供奉了名作《大醉侠》,但曾被催工“不在期限内拍完就换导演”。邵逸夫也不喜欢胡金铨的美学风格,曾批评他“小胡要多跟小徐(增宏)学习”。这些高压政策直接导致胡金铨在三年合同期满后跳槽台湾。坚持拍摄文艺片的秦剑,也因郁郁不得志,于1969年在拍摄《相思河畔》时自缢身亡。更不用说,日后邹文怀、王羽相继出走,都跟邵逸夫本人的刚强性格有关。
而邵逸夫一生的遗憾,便是错失李小龙。1970年,李小龙表示愿从美国回港发展,只要邵氏寄来剧本及相关数据,便可考虑合作事宜。邵逸夫却强硬表示,李小龙必须先回香港,再进行接洽工作。此举导致双方谈崩,李小龙转投嘉禾,成为邵氏噩梦。
一场盛世:从武侠片,到风月片、粤语喜剧片
邵逸夫不仅是个在商言商的老板,更是个对电影潮流有敏锐嗅觉的制作人。接手邵氏初期,他参考好莱坞007谍战片、意大利西部片和日本剑侠片卖座的现象,主导李翰祥和岳枫拍摄《儿女英雄传》和《燕子盗》,虽然最终反响平平,但制作武侠片的思路启发了邹文怀,这才有了后来张彻的横空出世。
李小龙回港后,为抗衡嘉禾,邵逸夫请回李翰祥,拍摄了《大军阀》、《风月奇谭》等卖座风月片,此类型片因此一炮而红。而为抵抗许氏兄弟的喜剧片,邵逸夫重用才加入邵氏两年的楚原,拍摄粤语喜剧片。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香港犯罪率剧增,邵氏再次瞅准机会,推出程刚导演的《天网》、桂治洪导演的《成记茶楼》等“写实犯罪片”,再次引领了香港电影类型片的风潮。
一座王朝:从发行网络,到电视台
跳出邵氏兄弟公司的范畴来看,邵逸夫亦为香港电影贡献颇多。
邵氏旗下的片场自不用说,其对院线和市场拓展所作的贡献,亦不遑多让。早在1968年1月,邵氏就引入双线在映制度。即分A、B两条院线轮流放映新片,可以让每部新片都有至少十间戏院起放。此外,邵氏重设了台湾分公司,同年即在台湾地区发行40部邵氏影片。台湾市场的打开,为八九十年代港片在台湾地区的热销,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7年,邵逸夫同利孝和、祁德尊等人联手,创立香港无线电视台(即TVB),随后,邵氏兄弟与TVB合作,成立了“演员训练中心”,用以取代邵氏在1963年成立的新秀培训基地“难过电影训练班”。而这个训练中心,不仅在当时成为演员新秀的主要输出口,而且日后出品了刘德华、梁朝伟等几乎所有的现役顶尖港星。
简而言之,邵逸夫及其旗下的邵氏兄弟,成就了香港电影、乃至香港娱乐界的半壁江山。
爵士,走好。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