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舆情管理: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需兼顾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求是》刊文《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后,北大、复旦和中大就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北京大学特别提到了舆情管理问题,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 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
这令人想到了不久前北大发生的燕京学堂选址一事,由于学生和部分教师的反对,燕京学堂不再选址静园草坪。坦率地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应对舆情的案例。这件事情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北大应对舆情的结果值得肯定。燕京学堂事件首先在网络传播,然后发酵,后来发展为具体的行动,而北大对舆情高度重视,组织辩论,积极回应,最终尊重了这些师生们的呼声。第二,如果说这些师生们缺乏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那么他们会对此事比较淡漠。但是,正是他们对自己周围变迁的关心与负责的态度,令静园草坪得以保全。
可见,在舆情汹涌的时代,自我意识并不是必然会带来问题,相反,如果决策者对正当合理的舆情与建议有充分的重视与尊重,而不是忽视或者抹煞,那么自然会有一 个较好的结果,这是双赢的。当然,自我意识并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自我意识不能是无的放矢的,其中应该包含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会是有利的。
《求是》发表的复旦大学党委的文章写道,“有的(老师)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问题缺少正确认识;有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有的在国外生活时间较长,容易拿国外的发展水平和我国进行简单类比”。显然,这种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淡漠的自我意识,是不可取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些媒体在报道复旦文章时,把“部分教师出国太久价值观模糊”突出,作为大标题,但复旦在文中却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 国家使命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教师的作用。复旦在此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改革议程,即“改进评价体系”,通过发挥学术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明确将服务国家、教书育人、学术贡献、团队合作等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维多元、全面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贡献,激发教师动力。
的确,大学教育制度改革应该尽快推进,评价体系的改进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才尽其用,让他们更热情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可以预见,这些现实层面的改变,又可以逐步有效加强他们的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