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阻碍了经济发展,推高了房价,反腐利国利民
反腐有利经济有助降房价
近期的反腐风暴,振奋人心。须知,现今的腐败已经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腐败的产生,就是个别官员手中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审批权,如果监督不及时,就让腐败的官员们有了寻租的机会,这导致了官商勾结,一些企业家80%的精力都要用于和官员打交道,喝酒、搞关系成了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另据经济学家测算,腐败还导致了每年超过5万亿的“灰色收入”,推高了房价。所以,反腐败,不但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很可能,也能降房价,一举多得。【评论】
反腐风暴
-
腐败,历来被老百姓所痛恨。
-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腐败事件也频频发生。根据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的报告,在2011年“清廉指数”排名中,如果清廉以10分为满分,中国得分3.6,在18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75位。可以说,腐败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毒瘤”。面对腐败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一直不遗余力严惩腐败案件,特别是十八以来,政府重拳出击,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
-
在近期,先后有这些官员被举报、调查、处理。消息传来,人心振奋!
腐败阻碍了经济发展
-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种种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管制和审批壁垒,有些“腐败行为”可以绕开管制,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到今天,随着法制完善,市场开放逐步深入,腐败就日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
英国的阿克顿爵士有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的产生,就是个别官员手中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审批权,往往能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如果监督不及时,就让腐败的官员们有了寻租的机会。贪官的这些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比的是谁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为了赢得市场,企业家会竭尽全力用产品和服务讨好消费者。可是,一旦权力扭曲了市场,比的就是谁更有“关系”,官商勾结形成了垄断壁垒,“劣胜优汰”,最终,腐败的成本全由消费者承担。
-
更严重的是,腐败还严重打压了中国企业家们的创新、拼搏精神——试想,辛辛苦苦做合法买卖,还不如人家官商勾结拿项目做工程赚钱,那么,还有谁愿意当老实人呢?于是,一些企业家就甘愿学习胡雪岩,靠喝酒、拉关系赚钱,以“有关系”为荣。以至于有经济学家感叹——“中国的企业家80%的精力都要用于和政府官员打交道,喝酒、搞关系成了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茅台成为中国最牛的企业,这是让人最痛心的”。
-
长此以往,中国就诞生不了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就没有“破坏性创新”,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反腐败有利于降房价?
-
腐败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就是导致分配不公,有权有势的人瓜分了大部分财富,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贫富分化问题——据新华社的两位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而基尼系数上升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多的“灰色收入”。
-
据经济学家王小鲁测算,2009年,中国的隐性收入大概超过了10万亿,2010年达到12万亿以上,2011年稍微有所回落,但也在10万亿以上,而这其中有超过5万亿是灰色收入。他还表示——如果没有几万亿灰色收入,怎么解释房价飙涨?
-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刘胜军也指出——房价应该这样调控:把贪官抓了,房子拍卖了,房价自然跌!番禺城管局政委蔡彬一处级小吏,有21套房产;“土地奶奶”罗亚平有27套房子,山西蒲县煤炭局长郝鹏俊有36处,其中35处在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处长陶建国29套房产;浦东新区副区长康慧军14套房产。贪官才是最大的“刚性需求”。
-
中国的高房价历来被老百姓所诟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分配不均——有些贪官可能拥有许多套房子,而小百姓可能无栖身之地。所以,通过反腐败,揪出“房叔”们,很可能就会释放出房源,增加市场供给,降低房价。
-
知名房地产商、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就表示“许多贪官拥有几十套房子,对市场起着极坏的作用。预计今年明年二手市场将会很火爆,因为贪官们开始卖房子了。当房子成为真正的需求,而不是由贪官藏起来,这样的话房地产才会回复到正常的市场。”
-
但愿,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愿望能成真。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九寨沟舆情速读:灾难中那些愛的本能!
- 为您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 舆情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载体
- 舆情应对处置:让人惊讶的10大传播心里
- 外媒监测:乌克兰总统:不相信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
- 外媒监测:民调:约90%的俄罗斯人赞成普京的对外政策决定
- 媒体监测:同样购15瓶醋 一超市对华人和西班牙人两种态度
- 【东方剪报】汽车行业舆情监测助推汽车企业的关键
- 舆情风口的金融业如何做好金融舆情监测
- 东方剪报舆情监测:大数据时代 政府舆情监测如何化零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