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观察:移动产品能否做成百年老字号
在互联网产品的丛林中,真正幸存下来成功的,都是那些有内容、有技术、有特色、有诚意的产品。互联网上要贩卖新奇,更要生产品质;要展示情怀,更要培养内涵;要发掘市场,更要尊重用户;要拉拢粉丝,更要保持个性
移动应用如何接管生活?这个问题两年前估计人们还不会考虑,但今天已经有人在制订时间表了。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移动应用开始全方位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大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应用做不到的趋势。据前段时间国外一家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活跃用户规模已达4.2亿。
移动应用的井喷代表了互联网野蛮生长的一面,但做产品绝不是井喷一下就可以的。
有人说,互联网是粉丝经济,赚的都是回头客的钱。当下,资本市场暗流涌动,天使乱飞,包括移动应用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拿到了高额投资,都有不差钱的底气,所以在推广阶段也都是大手笔,烧钱毫不含糊,吸粉能力超强。
可是,粉丝经济可以烧一时,却火不了一世。烧钱阶段过去后,大批的应用程序就进入了快速萎靡期,很多应用沦为僵尸应用。谚语讲,货卖一张皮。可当货只剩下一张皮时,生意离黄也就不远了。打开手机,看看有多少当年爱不释手的应用,现在默默地躺在角落里,就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互联网产品面临的残酷现实。
6月,小米和乐视“掐”了一架,争吵的核心问题就是互联网产品要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小米的模式是搭平台,做产品,然后跟内容生产商搞合作;乐视的模式是依托于自己视频网站的内容向周边扩散,生产周边产品。孰优孰劣,说实话,没人能说清楚。
平台优先还是内容优先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有一个标准是明确的,就是用户体验才是王道。对小米和乐视的产品来说,谁的电视节目多,谁的广告少,谁的价格便宜,谁的流畅度清晰度高,用户就选谁,这是毋庸置疑的。
互联网产品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本质上与前互联网时代的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它是粉丝量经济,也是回头客经济,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关系着产品的成败。无论移动应用程序吸了多少粉,如果出现店大欺客、前恭后倨等怠慢用户体验和感受的问题,同样会被用户抛弃和淘汰。
互联网有其野蛮残酷、丛林法则的一面,但也有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一面。在互联网产品的丛林中,真正幸存下来成功的,都是那些有内容、有技术、有特色、有诚意的产品。互联网上要贩卖新奇,更要生产品质;要展示情怀,更要培养内涵;要发掘市场,更要尊重用户;要拉拢粉丝,更要保持个性。
互联网推广普及使用的20多年来,诞生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产品,但也有无数显赫一时的品牌被遗忘在了互联网的浪潮里。互联网是块习惯遗忘的土地,也是个喜新厌旧的所在,过去那个餐馆只做一道菜,就能做成百年老字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时代更迭,人们对一些品牌寄托的情感和依赖却是持续的,这归根结底要靠产品和企业的品质和内涵。
不能指望一个应用能用上一百年,但依然希望能有一些产品,虽然下载已久,看到它时依然有初见时的欣喜,在一堆黯淡无光的应用中仍有点击它的冲动。希望这样的产品越多越好。
(东方剪报)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新媒观察:移动产品能否做成百年老字号
- “娱情”泛滥 56.6%受访者直言网络舆论场长期被八卦议题霸占
- 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反腐舆情:斩断作弊链条 守住公平底线
- 两小偷行窃后逃跑摔下楼 居民打伞帮忙救援
- “互联网+”时代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 上半年旅游负面舆情排行榜 江苏每月都进前十
- 从南京“自砸西瓜”事件看城管舆情形象转变
- 开拓中国对日舆论新视野
- 竞品该怎么分析?让企业轻松了解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