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站、社区论坛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网民关注公共事件的热情也越发高涨。面对不断增多的网络舆情,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舆论压力,提高危机处置能力,成为政府机关树立公信力绕不开的课题。
网络舆情的现状
与传统媒体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迅捷性、广泛性、隐秘性和传播效果显著等特点,一个爆炸性事件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就会迅速推开,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经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将产生“病毒式”的结果,其传播效率在广度和速度两方面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当前实践中面对舆情危机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舆论意识跟不上网络时代需要。部分政府机构受传统思维惯式影响,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没有足够重视网络舆论的潜在引导力量,对网络缺乏认知,对网络舆情研究迟滞,遇到网络舆情时自然被动挨骂,不知所措。有的部门领导则害怕听到网络上的不同声音,一有负面网络舆情,第一时间就是采取压制措施要求删帖,殊不知这样做经常是适得其反。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完善。有的政府机构习惯沿用旧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引导网络舆论,有的甚至不具备完备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平日疏于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机制的建立,一遇到负面舆情则习惯“封口、改口、删帖”思维,将宣传部门变成灭火的“消防队”。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顺不畅、管理缺位、多头管理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弱化了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
处理网络舆论方法不规范。部分部门在对待负面网络舆论时采取“不听不说”的漠然态度,殊不知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应对更容易造成“次生灾害”,不仅很容易被互联网负面舆论所“吞噬”,更会对政府机构公信力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伤害。还有一些部门患有“负面舆论拖延症”,在应对负面舆论时有意无意地迟钝和拖延,直至把小事拖大,直到网络民意汹涌澎湃或引发上级部门关注才匆忙处置。
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建议
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网络舆情理念。网络客观上是网民关注和参与公共事件的工具而已,它既可以是激化社会矛盾的“放大器”,也可以是释放民众情绪的“减压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把握社会温度,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决策,由此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提高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要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组织干部深入学习研究网络舆情的特点特性,掌握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提高他们使用网络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发布信息、处置舆情、把握导向、化解矛盾的能力。
完 善舆论引导体制机制。要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如实、充分地向新闻媒体和公众通报政府机构工作动态、事件处置进展等 信息;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等社会敏感问题,尤其是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公众负面评判的事项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网络传播速度迅捷,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快速如实应对,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优势,及时理性引导舆论走向。在各类利益和突发事件中,政府机构可通过发挥在公权力、媒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到位积极应对,在第一时间迅速对事件做出反应,以权威口径准确地通报事实真相,最大限度挤压谣言传闻的空间,掌控舆论主导权。例如最近发生的黑龙江“庆安”事件,初始阶段当地政府未能及时发布视频以正视听,导致社会谣言纷纷,对立情绪高涨,当政府部门发布完整视频还原事件真相以后,民众的情绪基本平息。由此可见,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对于应对舆情危机,有效引导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灵活准确把握舆情干预时机。在网络舆情萌芽期,政府机构要及时出面表态,抢抓舆论引导先机;在网络舆情发展期和高涨期时,要直面问题,冷静面对,运用新老媒体有机互动,线上线下形成“统一战线”,因势利导引领舆论走向;在网络舆情发展后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注重重塑部门形象,要汲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助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完善。
掌握舆情疏导技巧。在处置负面网络舆情时,除了在第一时间举办新闻发布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外,还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直面回应社会各方关切;要转变沟通方式和风格,积极诚恳地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拉近与网民的心理距离,使舆论疏导工作更有效。
总之,在网络媒体时代,政府机构只有只有切实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网络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树立网络舆论新观念,筑牢舆论主阵地,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才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和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科学化水平。
(东方剪报)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反腐舆情:斩断作弊链条 守住公平底线
- 两小偷行窃后逃跑摔下楼 居民打伞帮忙救援
- “互联网+”时代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 上半年旅游负面舆情排行榜 江苏每月都进前十
- 从南京“自砸西瓜”事件看城管舆情形象转变
- 开拓中国对日舆论新视野
- 竞品该怎么分析?让企业轻松了解用户
- 甘泉检察院提高敏锐性 把控涉检网络舆情
- “国资”系P2P如何应对“违约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