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自砸西瓜”事件看城管舆情形象转变
城管在变,旁观者在变,舆论生态在变,而没有变的,恰恰可能是摊贩们。
从6月中旬到7月3日,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江苏南京接连上演了3场瓜贩当街“砸瓜抗法”的闹剧。7月3日,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城管在取缔无证西瓜摊点时,又遇瓜贩用自砸西瓜的方式对抗执法,“上千斤西瓜砸在本就不宽的机动车道上,一地狼藉。有摊贩站到路中间,拦停了一辆公交车,并在车前砸瓜,一度造成交通拥堵。”“摊贩曾表示,城管敢来执法,他们就砸瓜,还要发到网上。”7月7日,人民网、《南京日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共同聚焦“砸瓜抗法”,让舆论的目光再次注意到“城管和摊贩”这对特殊的群体上。在此次事件中,网友反应及城管方面的舆情应对变化,值得探究。
一、罕见的舆论倾向:“自砸西瓜”事件中,逾七成网友支持、理解城管
对微博网友评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此次事件中随机抽取的300条网友跟评中,支持城管正常执法、理解城管工作不易的占了7成,而质疑城管、骂城管的只占了两成。
数据来源:微博,抽样条数:300
可以看到,“砸瓜抗法”事件中,不少网友改变了以往对城管形象的刻板印象,开始对城管的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城管这一群体的妖魔化形象已有所改善。
二、城管“妖魔化”形象有所改善 摊贩“我弱我有理”遭舆论反感
首先,摊贩砸瓜、暴力抗法的行为最直接地引起了舆论反感。据媒体报道,每当城管执法车到达现场,瓜贩就开始砸瓜,一边砸一边大喊“城管砸东西”。为了避免阻碍交通,城管队员只好暂时“撤退”,看见砸瓜能逼退城管,瓜贩更觉得这是个“办法”。作为舆论刻板印象中的弱势一方,这样的方式迅速引起了舆论注意,能向所谓强势的一方施压,瓜贩们似乎也是用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来营造出悲情的形象。然而,不少摊贩已经是抗法的“老油条”了,钻着管理的空子,与城管打着游击战,在处罚面前撒泼耍赖,出言不逊,甚至想着把事情闹大。另外,按照市容管理条例,对瓜贩占道经营行为,南京仅处罚20—200元。不少瓜贩对处罚表示无所谓,则说明了在经营利益面前,违规经营的收益,明显高于接受处罚付出的成本。于是,宁愿砸瓜,也要 继续占道经营,而对市容、交通造成的影响,并不重要,吓退了城管,继续摆摊,砸瓜的损失也能弥补回来。
我们看到,不少了解“砸瓜抗法”真相的网友,开始反思过去将城管“一棒子打死”的言论和看法。传统意义上,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而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无论其是否真正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当城管执法时,执法对象通常以“社会弱势群体”自居,并以此为由抗拒城管执法。而这种抗拒执法往往因具有道德上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所容忍。于是,便有了“我弱我有理”的理直气壮,使本身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执法行为处境尴尬。
其次,城管理性、合法的执法方式是最有效的舆情应对。在不少媒体的报道中,提到了城管中使用执法记录仪,拍摄执法过程以留作证据。也正是这一做法还原了事情真相,让城管们免于被冤枉。一直以来,社会公共对城市发展需要城管以及城管执法具有法律依据比较认同,只是对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合理性存在普遍质疑。
另外,城管的舆情应对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形象改善从浅表向实质发生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管打人事件频现,给人们留下了暴力执法、蛮横无理的印象;但近年来,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也在努力尝试改变,注意改善形象、纠偏失范,一些正能量的报道屡见报端:比如城管微电影,城管跳水救人、暴雨天抢险排水等等,更如媒体报道的“卖萌执法”“围观执法”“相声执法”等创新执法方式,甚至还出现城管与小贩“互跪”“卧底执法”的案例。南京等地不少城管局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与网友进行直接交流。
三、城管形象仍未根本扭转 理性执法是最有效的舆情应对
不过,这些努力尽管使城管形象有所回升,但是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城管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城管的形象问题突出,自身管理问题和社会负面影响的积累,导致城管公共关系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有时候,由于媒体报道角度和编辑的原因,也会导致公众的不同解读,使城管形象的转变和提升大打折扣。城管们在网络舆论场中努力重塑形象、传递正能量,但这一部分宣传效果却很少能感染到摊贩们。摊贩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法律知识的群体,维护自身利益也是人之常情,很多宣传城管正面形象的新闻报道、微电影,并没有传播到他们的群体中,信息也并不对称。在自身利益被触碰时,奋起反抗,依旧是不少人的本能选择。
《中国经济导报》在谈到重塑城管形象一文时谈到“立体改革与公关创新缺一不可”:“表浅的创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城管形象的改观和公共关系的优化不仅要从外围‘窗口’着眼,还要对中间层的制度完善着手,更要在深层次的优化职能方面发力。”
“自砸西瓜”的闹剧,也许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一方面,城管与摊贩之间仍需加强良性沟通。城管工作也要从“管理”变“服务”,多换位思考,注意执法方式,以疏代堵,引导商贩们合法经营,理性、合法的执法方式是最有效的舆情应对;另一方面,对于暴力抗法屡教不改、影响公共安全的摊贩,有必要拿起法律武器。还是那句话,城市管理,既要容得下执法者的温情执法,也要容得下劳动者的辛苦谋生。
(东方剪报)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从南京“自砸西瓜”事件看城管舆情形象转变
- 开拓中国对日舆论新视野
- 竞品该怎么分析?让企业轻松了解用户
- 甘泉检察院提高敏锐性 把控涉检网络舆情
- “国资”系P2P如何应对“违约舆情”?
- 交通事故快处APP下月推广 拍照上传交警线上定责
- 提高企业应对 网络舆情能力
- 网络安全在身边全民行动齐参与
- [舆情扫描]打假专家被打假?
- 【舆情分析】宝马车“撞”出舆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