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向总理“倒苦水”盼中小企业“不憋屈”
桔子水晶酒店(全国连锁)集团CEO,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别人没敢说的话我说了
新京报:你向李克强总理讲述的文章,发出来后有什么反响?身边人是什么反应?
吴海:一开始只是想说说,没想到微信上一转,阅读量加起来估计有上百万了。
身边的人反应有两种,一种是做企业的,有人说看完了泪流满面;还有一种是觉得别人没敢说出来的话我说了,希望能成为触动政府继续简政放权、给企业营造好的营商环境的标志性事件。
新京报:你觉得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是什么?
吴海:在微信上传播,同行朋友都能看到,扩散得会广一些,加上文章里说的很多人都经历过,能引起共鸣。
新京报:政府的反应是怎样的?
吴海:总体上反应是很积极的。尤其是东城区政府这边,他们和我说文章里讲的这些对国家是有好处的,让我不用担心,别害怕。有领导看完以后直接给我打电话说,“写得好!”对于更高乃至中央层面,我相信他们会听到的。
新京报:这篇文章是去年1月东城区两会你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当时反响怎样?
吴海:东城区是比较开明的,当时大会发言是七八分钟,讲完会场里八九百号人全体鼓掌。
新京报:去年1月写的文章,为什么现在才公开?
吴海:前不久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简政放权,我觉得我想的东西和这个正好契合,所以就在微信上推了一下,提出切身体会和建议。
我做企业这么多年,文章里讲的我都经历过,企业规模大了之后我们尚能应付。对于国家的营商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却不一定能解决。所以我把问题提出来,再针对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新京报:文章里用了类似家规、特种税这样生动的词语,在别人看来有揭盖子的感觉,为什么会用这类语言?
吴海:文章的风格就是我平时说话的风格,我平时说话就比较随性,揭秘倒不至于,只是经历了这些事一冲动就写了出来。
有些“公仆”没有服务意识
新京报:你说文章发布后,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为什么会有这种顾虑?
吴海:我们是做开门生意的,得开着门战战兢兢地面对每个穿官衣的人。
现在大的环境很好,中央层面没有问题,但到了基层需要面对每一件具体的事,对一些政策和法规的理解与把握会出现偏差。
新京报:文章里说政府对企业不够好,并举了一些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海:观念问题。(少数)政府主管部门认为政府是管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够,没有公仆意识,甚至有“爷”的意识。觉得企业都挣钱,其实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企业破产的有多少呢。
新京报:你提到了法规不明的问题?
吴海:很多政策法规不明晰。比如酒店客房里的食品过期了几天,过期我绝对认罚,但政策规定处罚是两千到五万,这种执法的弹性就为执法部门提供了寻租空间。
另外就是一些法规过时。比如卫生部门规定中央空调每年要做空气检测,这是因为以前的中央空调都是通风管道直接吹,但现在是通过冷热水管,不存在空气检测,但每年还是要你交几万块钱做这个检测。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这种寻租空间衍生的腐败?
吴海:我们都关注“大老虎”,但“苍蝇”更多,想消灭需要时间,解决的根本还是完善政策法规。这些东西完善了,基层执法人员观念转得慢也无所谓,呵斥我两句、打我两下都无所谓,按照条文来,不动根本就行。
新京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上是因为权力没有制约?
吴海: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管理是必须的,权力也是必须的,政府部门有权力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应该授予什么样的权力。
对企业来说,审批和处罚是前端和后端,国家一直在说简政放权,有些不该管的就不要管,在处罚上该明晰的要明晰。
新京报:你希望有一种怎样的制约机制?
吴海:守法企业在管理部门面前,应该像守法公民在警察面前,我不怕你,(如果侵权)我可以投诉你。但企业不敢投诉,因为你投诉了一家,但其他部门会用这些法规的漏洞把你治死。他们要治死一家企业太容易了。
基础政策法规不清 政出多门
新京报:在这些问题面前,中小企业能做什么?
吴海: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被动接受,国企也得接受,所以就需要从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去改变,营商环境变好了,企业的生存环境才能变好。
新京报:这两年针对简政放权,外界一直质疑“只动皮毛不触筋骨”,这方面你有什么感受?
吴海:行业不一样,从审批流程上说,大部分企业可能只涉及工商、税务,这两块我感觉确实做到了,比如工商注册符合要求了,在规定时间内他必须给你办。
有些企业不光涉及工商和税务,还涉及其他部门,比如和特行相关的一些部门,大部分企业不需要接触他们,这种社会和媒体关注很少的部门,往往存在更多问题。
新京报:你所说的特行,我可以理解,这篇主要是为类似酒店的特行鼓与呼吗?
吴海:真不是单纯为了酒店行业。主要还是希望能营造好的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活得好一点。
新京报:某些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有问题?
吴海:还是基础的政策法规不清、过时或政出多门,也和基层部门运用这些法规的(个别)人素质不够有关。
新京报:你从事酒店业10年,类似问题出现得多吗?是否有好转?
吴海:我在北京遇到的类似问题不多,更多是在其他城市,有些地方这种现象多得触目惊心,主管部门也丝毫没变化。就在前些天,有个地方的执法部门把当地几十家企业叫到一起,说今年有这个费,多交的就少查点,少交的就多查点,你能想象吗?
创业像理发,一剪刀下去不剃也晚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吴海:私营企业也是国家的孩子,但就像我在文章里说的,它是私生子,摊上麻烦了不敢嚷嚷。
新京报:你如何应对各种“憋屈”的遭遇?
吴海:现在我不觉得憋屈了。企业小的时候憋屈,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广泛的资源,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做大,企业做大才有和政府部门良好的沟通渠道。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是位什么样的商人?
吴海: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性情中人,还算有良心吧,希望自己有一定能力的时候,能给更多人做些事。
新京报:可能很多企业遭受了这些还是选择忍了下来,你觉得是性格中的哪一面让你站了出来?
吴海:可能和我性格里比较热血有关系,以前我说过,如果需要我们上前线保家卫国,我一定会去的。和员工们接触时也一样,我会把自己热血的部分传染给他们。
新京报:如果当初知道会出现这些情况,还会进入酒店业吗?
吴海:创业就像理发一样,一剪刀下去你不剃也晚了,做企业投了钱,就等于头发已经打湿了,接着洗吧。另外你不做这行还得做别的行当,面对的政府部门可能一样存在这些问题。
新京报:到目前为止,你觉得这篇文章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了吗?
吴海:现在文章这么受关注,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如果这样能给国家带来好处,我相信就是好的效果。
(东方剪报)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CEO向总理“倒苦水”盼中小企业“不憋屈”
- “稳”市政策背后存深意 楼市告别投机“看涨”时代
- 商务部半月两任司长落马 曾告诫下属保持清醒头脑
- 凝聚共识打通两个舆论场
- 别把自杀官员逼到舆论的墙角下
- 秦洪看盘 又到周末敏感时,小心舆论倾轧行情
- 医患关系 舆论莫要“以死相逼”
- 丹阳公路处三个迅速面对面网络舆情
- [舆情扫描]筑起权与法之间的“防火墙”
- 中国去年教育舆情报告发布:厦大诱奸门成最热“负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