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818-895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广告监测:白岩松,为何去意彷徨?

广告监测:白岩松,为何去意彷徨?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5-09-18 16:14:00

“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就是我辞职的时候。”9月16日,白岩松在他的新书《白说》的发布会上这样说。他还说:“我总是预感不会在央视退休,但什么时候离开,我也不清楚。我现在还在做,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OK了。”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联系方式:010-65579931

虽然白岩松仅仅是流露了去意,但聊聊数语所引起的震荡,可能比央视一些名嘴辞职离开的行为还要来得大。因为白岩松是中国新闻界一个标杆人物。相关报道是17日凌晨3点多上网的,天明时分后就在微信上热传了。

白岩松在观众中有“主持正义”的美誉,这是长期主持“新闻周刊”、“新闻1+1”等批评色彩很强的新闻评论节目所致;但是,在社会批评这个方向上,他又没有崔永元走得那么远,那么“激进”;他也没有崔永元那样在社会(网络)上有论敌(方舟子),还因为做慈善引起争议——跟自称有“匪气”的崔永元相比,白岩松显得很“正”,没有江湖上的“话题性”;白岩松没有绯闻,没有“娱乐性”,他甚至连微博、微信都不用。这些自媒体工具,被认为有鲜明的非主流、体制外色彩。同样做新闻,白岩松又比不久前辞职的郎永淳更有锋芒;跟李咏等娱乐节目主持人相比,白岩松更有思想深度,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他紧锁的眉头。

 央视给了白岩松施展才华的平台,像香港回归直播这样的重大任务也交给白岩松来做,足以说明他所得到的信任。他也没有辜负央视和时势,很为央视挣脸、加分——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荣获“话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白岩松就是为央视新闻评论节目而生的,央视的新闻评论节目就是为白岩松量身打造的。

这样的“绝配”为什么也可能分手?“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就是我辞职的时候”这句话,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为一个节目而承受巨大压力,并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对白岩松来说,只有一次,即6月9日晚那期“新闻1+1”。这期节目的报道、评论对象是当天凌晨发生在河北沧州肃宁县的枪击案。在这期节目里,因为白岩松对殉职的警察和枪击者使用了比较中立的措词,在警察群体中引起极大的反弹。虽然没有公开的对白岩松的处罚,但是,6月19日至6月26日的《新闻1+1》节目暂停播出。这对新闻使命感很强的白岩松来说,应该有很大的挫折感。在央视内部,他有没有为此写检讨,我们不得而知。从上面这句话看,白岩松对停播节目这个处理是不服的。如果再有一次类似事件,很可能辞职就不是说说而已了。

我总是预感不会在央视退休,但什么时候离开,我也不清楚。”此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白岩松有预感,类似节目停播事件很可能还会发生;但什么时候发生,很难预料;但是,在白岩松退休之前,很有可能发生。白岩松凭什么有此预感?应该是他对新闻环境的认知。6月9日那期“新闻1+1”引起的风波,给他的感受应该特别强烈。

白岩松曾在一篇论文里说过:“如果新闻改革的速度很快,但是新闻人素质提升得很慢,改革一定会被毁掉。如果新闻人的素质提升得很快,新闻改革的速度很慢,这批人也坚持不了多久。”节目停播事件,是否说明了新闻人素质与新闻改革速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又说明了什么关系?在以往的节目里,白岩松的新闻观念以及针对具体社会现象的观点、“说法”,跟大部分传统媒体相比,其尺度不断地有所突破,都被体制和社会所接受、接纳;而6月9日那期“新闻1+1”中白岩松的措词并没有比以往走得更远,却闹出那么大的风波,不但是给白岩松个人,连央视领导层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40岁之后我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说过,我要进入到得罪人的时代了,一个做新闻主持人,一个做评论员,如果被所有人喜欢,那是一种悲哀。”白岩松这时候所说的“悲哀”;应该不会包括“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吧?

白岩松在新书发布会上为节目停播“翻案”,会不会导致“预感”中的那一天提前到来?白岩松还能“痛并快乐着”吗?

来自东方剪报广告监测

如果您需要提供广告监测可以填写下面表格和我们取得联系。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公司名称: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
* 描述:
请填写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产品描述,方便我们进行统一备货。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