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818-895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上海交警遭违章车拖行致死案舆情研究

上海交警遭违章车拖行致死案舆情研究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5-03-30 13:46:00

一、舆情综述

进入3月份以来,多起交警执法遭冲撞甚至被拖行致死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在舆论场中,悼念去世交警、严惩肇事司机的呼声甚高,呼吁袭警入刑、提升交警执法权威的网友亦不在少数。一直以来,交警执法遭冲撞事件时有发生,此次上海交警茆盛泉被拖行致死案引发舆论聚焦此类违法事件,探讨制度化解决方案。舆情监测中心以此案为例,梳理相关舆论反响,总结应对经验和预警提示,以供参考。

二、舆情趋势

1. 交警被拖行身亡 官微通报引关注

3月11日晚10时许,网易网转载澎湃新闻网报道称,11日17时26分,上海闵行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茆盛泉在吴中路虹许路口执勤时,被一辆违章的红色宝马车拖行近十米,头部着地,后送医救治,颅内出血,不治身亡。当晚,肇事司机孙某被警方刑拘。报道还称,茆盛泉妻子有孕在身,预产期就在4月份。该报道一经发布,网友迅速展开热议,痛惜去世的交警,同情未出生的宝宝,并强烈谴责肇事司机,呼吁严惩。有网友称“这应该算故意杀人吧?这种司机绝对要严惩!”还有部分情绪化网友对肇事司机喊打喊杀。

当晚23时02分,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官微“@警民直通车-闵行”发布消息称,交警茆盛泉“在执勤过程中,遭受不法侵害,不幸牺牲。”23时44分,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交警支队官微“@交警伴你行-闵行”也发布相同消息。截至3月13日10时,两官微相关微博的转评数累计达6725次,被网友点赞1800次。

3月12日零时06分,“@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连续发布两条微博,以《上海交警被宝马车拖行致死他的宝宝下个月出生》和《牺牲交警茆盛泉年仅32岁》为标题,发布茆盛泉牺牲的消息,并称“战友走好”,转评数达5067次。此后,多家媒体网站、微博均发布相关消息,引发更多网友关注此事。

2. 现场视频被曝光 肇事者遭谴责

3月12日,事件发生路口监控视频以及肇事车车载视频均被曝光,交警和司机的对话、宝马车拖行交警的全过程得以还原,被各大媒体转载百余次。视频显示,交警先是纠正孙某车辆遇红灯压线的违法行为,后在孙某不按导向标志左转弯时,迅速上前劝阻,但孙某不听,强行转弯、突然加速,导致交警被拖行倒地,酿成惨剧。与此同时,《茆盛泉七年坚守复杂路段严格执法见违必纠》、《上海拖行交警肇事车辆曾有超十起违法记录》等报道也被广泛转载。

同日,肇事司机孙某的微博也被网友“人肉”,其于2012年3月5日发布的一条咒骂交警“你个仆人有种抓我”的微博(下图)引发众怒。诸多网友强烈呼吁“这种人不严惩警示后人,谁来保障守法之人的生命安全?”12日当天,此次事件相关媒体报道量达1950篇,微博讨论量高达4532条。诸多媒体报道如《肇事司机不听指挥突然加速》、《监控实拍上海交警被宝马车拖行身亡 孩子一出生没爸爸太惨》等,强调肇事司机违法行为恶劣、执法交警妻儿弱势,激发更多网友对交警的同情和对肇事司机的愤怒。

12日18时至21时,“@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连续发布三条微博,称公安部交管局已发出唁电悼念茆盛泉、慰问家属,要求上海公安机关做好善后抚恤工作,并将依法追究孙某的刑事责任。相关微博还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称“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警察执行公务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

3. 聚焦案件细节 讨论如何量刑

3月13日至14日,上海市民悼念茆盛泉的报道被广泛转载,“@警民直通车-闵行”发布的一篇悼念文章也令网友潸然泪下。在同情交警、谴责肇事者的同时,部分讨论开始围绕量刑标准和案件细节展开。13日,观察者网报道《上海交警被拖行死亡 肇事司机面临十年以上徒刑》称,“以往类似案件常以涉嫌妨害公务罪起诉,但此次造成交警死亡的肇事车主孙某,已因故意伤害罪被刑拘,最高可面临死 刑。”14日,荆楚网评论则表示,若新闻报道中提及的“民警试图将手伸入车窗阻止”这一细节属实,“涉事民警的执法行为就有不规范之嫌”。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也在微信公号“法律读库”发表文章《刑事律师的角色,兼评宝马车主拖行交警致死案》,称“对交警的死表示非常遗憾”,但“本案中相关人员是否应该回避,案件是否应移送其他区进行审理”,“媒体报道是否会影响法官的公正审理和定性量刑”值得关注,希望“肇事者也得到最为公正的审判”。

4. 同类案件频曝光 衍生议题涌现

3月14日,上海普陀交警在例行酒驾检查时被打致脑震荡的消息再次引爆舆论,单篇新闻报道转载量多达371次,新浪网相关报道的网友讨论量达2.3万人次。同日,《北京晨报》报道称,全国人大代表朱良玉建议,尽快推动设立袭警罪,依法严厉打击暴力袭警的行为。而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公安厅厅长刘杰建议尽快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毒驾罪的消息也再度被各大媒体转载。

3月14日至20日,更多冲撞交警的违法事件被媒体接二连三曝光,《四川奥迪司机遇酒驾检查强行冲关 拖行交警近百米》、《河南郸城无证司机拖行协警20余米致其重伤抢救无效身亡》、《四川洪雅货车冲关撞伤交警》、《四川安岳县工商局一所长酒驾大骂撞倒协警被停职调查》等报道关注度较高,“袭警入刑”的提议受到诸多网 友支持。

上海交警被拖行致死舆情热度尚未完全消退,越来越多的同类案件被曝光,导致公众关注焦点转移至交警执法遭冲撞这一类事件上,“交警执法权威有待提升”、“一线民警全面配枪”、“袭警入刑”等衍生议题一度掀起讨论高潮。

5. 千人送别茆盛泉 肇事者被批捕

3月19日,茆盛泉追悼会举行,2000多名上海市民和民警前往悼念,光明网称之为“一座城市送别一位警察”。当天,“@警民直通车-闵行”等政法官微接连发布多张现场图片,引发网友集体悼念。3月20日,新民网报道称,肇事司机孙某已被移交检方。23日晚,“@上海检察”发布消息称,孙某已被依法批捕。

三、 舆情解析

在多起交警执法遭冲撞事件中,上海交警被拖行致死案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事件。该案舆情不仅热度高,而且持续时间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事件性质的恶劣程度

警察是法律权威的象征,冲撞、辱骂交警的行为本身已经备受诟病,而该案中肇事司机还对交警进行拖行,造成了“不治身亡”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媒体在新闻标题中强调“交警妻子即将临盆”、“宝宝下月出生”等信息,更凸显事件性质极为恶劣,迅速激发舆论关注和同情。在此基础上,监控视频和肇事车车载视频还原了事发全过程,场面触目惊心,反映出肇事司机的主观恶性程度之高令舆论大为震惊。

2. 双方形象的反差效应

涉事交警因公殉职、肇事司机任性违法,双方形象反差从一开始就是吸引舆论关注的重要因素。舆情初期,仅仅“基层交警”和“宝马车司机”这两个身份的对立,便迅速吸引了公众眼球。舆情后期,媒体的深度报道和战友的悼念文章令茆盛泉严格执法、见违必究的法律捍卫者形象跃然纸上,网友无不肃然起敬;而肇事者孙某咒骂交警的微博、超十起的违法记录等信息,则呈现出一个法律践踏者的形象,增加了公众的反感情绪。可以看到,随着背景信息不断丰富,双方形象反差从简单的强弱势身份对比延伸至另一个维度——对法律的态度。这样的双重反差效应对舆情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舆论主体的立场差异

舆论主体通常由多个群体构成,这些群体之间的立场存在差异,因而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也都各不相同,导致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上海交警被拖行致死案中,除网友、律师之外,警察也成为舆论主体之一。这三个群体中,网友主要关注交通安全保障,呼吁严惩肇事者以儆效尤;律师群体关注案件公正审理,重申刑事律师的角色设定和应尽职责,主张律师对抗整个控方和媒体,防止出现司法不公;警察群体则关注执法者安全,希望加强硬件设备、完善执法程序,重新考量对袭警实施法律制裁手段等。这些群体各抒己见,推动个案舆论朝多元议题方向扩散,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4.事发时间的特殊性

“两会”期间,突发性事件、恶性案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少,导致上海交警被拖行致死案比发生于其他时间段的同类事件受到更多关注。与此同时,参与“两会”的多名人大代表都提出了“袭警入刑”的建议,多数媒体均结合该案进行报道,致使舆论热度居高不下。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交警执法遭冲撞事件被媒体曝光,新闻报道的连续性和事件发生的密集度都异常引人注目。尤其在3月8日、11日接连发生的北京奇瑞套牌车闯卡冲撞交警和上海交警被拖行致死案中,现场视频的曝光对公众形成较大心理冲击,司机竟然对交警执法熟视无睹,引发舆论对警察执法权威和交通安全保障的担忧。

(东方剪报)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公司名称: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
* 描述:
请填写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产品描述,方便我们进行统一备货。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