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818-895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北京广告监测:电信运营商和主管部门是如何制造舆情的

北京广告监测:电信运营商和主管部门是如何制造舆情的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5-11-06 14:27:00

通信圈被媒体报道得很多,且其中大多是负面的。包括那些拿了电信运营商大笔广告费的媒体,也时不时会曝出电信运营商的负面。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联系方式:010-65579931

和运营商员工聊的时候,他们给出了几个原因:
1、广告或赞助没能持续让媒体满意;
2、媒体编辑记者素质低;
3、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4、社会把通信服务当做了出气口。
我听了很诧异,难道通信圈所处的大环境和别的企业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通信圈负面更多,而且同一个话题,会出现几波?为什么本来别人的舆情会轻易地转到通信企业身上?这就需要从行业本身找原因。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调研,尤其是在专业媒体记者中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很多舆情是电信运营商和主管部门自己制造的。
简单举几个例子:
中国移动的流量阶梯资费,8月放出新闻,9月底才陆续推出,还不做宣传,被恶意解读、批评,不是自己制造的舆情又是什么?
流量清零的“鸡腿论”,也是运营商自己树的靶子。那边清零官司打赢了,这边却被动的“流量不清零”新政,辛苦打补丁,事前不解释,事后晒苦水。
中国联通曾计算3G套餐资费相当于每分钟多少钱,计算规则是把语音外的其他服务按标准价减去,难道打包优惠只语音让利?
说三网融合进展慢,却不早早向广电打开固网的大门。
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批零倒挂”。
说流量是用MB(Byte),说网速时用Mb(bit)/s,却不说明,媒体一误报,就修改官方网速的数据公布方式。
4G套餐外流量,前200M按3G的0.3元收,200M~1G,免费,却说降价。
宣传4G理论最高速度,并与固网宽带对比,结果“一晚上,房子归中国移动了”。
TD-LTE 牌照发放时官方的解读。
提速降费,同一天下午三大运营商同时推出几十条措施,然后偃旗息鼓近一月。

以中国移动的流量阶梯套餐为例,8月中旬在行业官方媒体《人民邮电报》放出新闻:
据参与试点的技术人员透露,中国移动正在酝酿的流量阶梯单价计费模式没有最低消费承诺,共分为5个档次,流量单价从每兆0.15元降至每兆0.03元,阶梯最优惠价格只有中国移动当前流量平均综合单价的三分之一。中国移动将于9月开展试点,试点期为3个月,在12月将根据试点情况与用户反馈择机推出。
可直到9月底,部分省市的试点方案才公开。中间媒体出现掀起三拨较大的质疑,认为中国移动是忽悠。从最终推出的方案看,各地移动公司的方案在流量阶梯降价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保护性”措施,语音包仅限本地语音且必选,结果对用户的优惠并不明显。在两大对手和虚商都推出低门槛的全国长市漫一体,以流量为主的套餐时,中国移动推出这样的试点方案,很难让人满意。更何况此前,其已在新闻中与“提速降费”进行了强关联,曝出了“大幅降价”的信号,给了媒体和用户太多的期望。期望越大,通常的结果是,失望越大。
更合理的做法是:
1、从套餐内容看,适应形势,降低全国语音套餐门槛;
2、从套餐宣传看,试点引路,统一口径,先做后说;
3、从舆论引导看,多地试点、多个方案,交叉呼应,引起外界评判;
4、从试点流程看,从几个点到全国,突出降低流量平均价格特点,推动用户放心使用流量,显著提升流量使用水平。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流程错误,用户的关注点没找准,自说自话,结果带来了新的舆情。类似这样电信运营商和主管部门自己制造的舆情并不少。一次被误解,可以怪别人,总被误解,就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哪些地方应该改变。不找自身的问题,而认为用户是猪的,比猪还蠢。

来自东方剪报广告监测

相关关键词:媒体监测海外媒体监测汽车行业报告

如果您需要提供电视监播服务请填写以下表格

如果您需要提供广告监测可以填写下面表格和我们取得联系。

* 表示必填留言:
* 联系人: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公司名称: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联系电话:
*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联系地址:
* 描述:
请填写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产品描述,方便我们进行统一备货。
此文关键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