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舆情成了愚情
年少时我们常会听到“三人成虎”的典故,在《战国策·魏策二》中庞葱问魏王:“若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您信么?”魏王说绝对不信;庞葱又问:“又有第二个人说市集有老虎,您信么?”魏王犹豫着说自己半信半疑;庞葱追问道:“若是第三个人说市集有只老虎呢?”魏王当即点头称:“必信无疑”!
一个流传至今的典故,却透露出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舆情观”,其中尤为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即不管是谣言抑或事实,但凡经过“人”聚之成众地发酵,必然会影响公众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其实想来,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魏王”,思想极易受到舆论的影响,舆论言左则目不视前,舆论言右则坚决转身。若是舆论均是“善言”,客观、详细,与事实集合紧密,哪怕添油加醋,多一些无伤大雅的“剧情”也是在情理之中,可如今的形势绝非如此,谣言禁而不止,网络敲诈及有偿删帖亟需整治,许多网民言论介于“不合理却不违法”的灰色地带,难以有效监管。
说到“谣言”二字,中国公众形成强烈周知感是起于2014年国家对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谣言推手的重惩,自此许多公众才清醒过来自己被“带错了方向”。随着时间推移,我国惩治网络谣言等网络舆论案件日趋紧凑、狠抓不懈,如今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网络舆论环境却诚不可观。笔者常常关注各项报道中的网民评论,仅就一个“富”字举例,凡涉及某明星出国办婚礼耗费巨资的,评论多半称“有钱为什么不捐给穷人”;涉及某国内富商海外投资的,评论亦称“有钱为什么不捐给穷人”;涉及买豪车、住别墅、一掷千金等“任性”行为的,均是一句“有钱为什么不捐给穷人”,仿佛所有经合法途径致富的人士都应当甘于清贫、杜绝消费,努力挣钱“养穷人”。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公务员涨薪无耻”、“公车改革虚伪”、“南海求战越南”、“外交部谴责成瘾”……一系列看似无知却显然是发挥了“言论自由”的“愚论”,如同脱缰野马驰骋在网络的每个角落,让原本客观明了的事实染上了诸多“雾霾”,“仇官仇富”等社会心态空前泛滥、国家政策举措皆成众矢之的,长此以往,“不合理”即是成为了那只市集恶虎,让不明事实者深信不疑。
“愚情”失控,确实是一项亟需应对的问题。我国网民数量大、分布区域广,网络管控无法深入到方方面面,“打地鼠”式的监管机制可治表症但病根难除,有了造谣者就抓、有了诈骗者就关、有了违法者就查,严打过后网络环境依旧颓势斐然,低俗、无知充斥其间。毋庸讳言,政府监管之手确实无权触及“不合理”的言论自由,网民自然能充分发挥个人权利表达观点,舆论洪流强行封堵必然引民愤然、适得其反,而为加强不正当言论管控,还须学学“大禹治水”,疏而导之。加强引导说明是关键方法,事件发生之后,舆论需要一些“排头兵”,评论文章、解释性报道要有效用起来,把舆论方向及客观事实指出来,例如国家网信办26日发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案例典型》,对国家正值大力整治的网络问题用案例进行了现身说法,让公众看到此类现象的危害性,自然就有了舆论凝聚力;公众人物效应也应广泛用起来,如今“不信事实信偶像”的网民不在少数,公众人物产生的“说服效应”远远高于“道理”本身,而且公众人物之间往往能够形成一种共识,且为保护个人形象,个人言论普遍趋于理性,一旦针对同一个事件产生了合理“公知性”,所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当然,在面对“愚情”的严峻形势面前,也应看到其背后的根源,例如仇富心理源于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质疑国家政策源于一些让公众失望的“前车之鉴”,要做好舆情监管引导,“身段”就要硬气,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任何舆论关注的事件若真能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点,其终究能经受住时间考验,“愚情”自然不攻自破。
(北京东方剪报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转载)
* 联系人: |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
公司名称: |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 |
* 手机号码: |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描述: | |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别让舆情成了愚情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工商总局白皮书: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5大问题
- 媒体曝徐才厚家现金堆积如山 办案人员被吓一跳
- 张子萱承认恋情 陈赫自证离婚
- 杭州蒋经国旧居将开麦当劳 专家称别浪费资源
- 西藏部分干部因向十四世达赖集团提供情报被查
- 摩托罗拉重回中国,有惊喜,无惊艳
- 从0到1?支付宝这样发红包靠谱吗?
- 张默容留他人吸毒 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